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关注环保事业,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率、低能耗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被人们所关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分离膜为核心,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来实现料液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的技术。在污水处理、超纯水制取、海水淡化以及物料分离利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俨然成为了环保与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今天我们主要就来了聊一聊关注膜分离技术的需求与发展。
你知道,膜分离技术起源于何时?
早在1748 年高分子膜的分离功能被发现,再到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后,膜分离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我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对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开始的,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在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已有成果。直到近几年,我们对于膜材料的研究主要在无机膜材料、有机高分子膜材料、复合膜材料与膜材料的改性等方面。
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我们了解到的膜分离技术的模式有超过滤膜(uf 膜),微孔过滤膜(mf 膜)和反渗透膜(ro 膜)等。还可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进行分离、浓缩、提纯。
膜分离产业的需求于应用
环境污染、水源污染、资源能源短缺等等问题都使得我国以及全世界对于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视,而膜分离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解决水污染问题,还可帮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对于减少能源来说也是一把好手。
可应用于化工、轻工、石油、冶金、电子、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原材料的产品的回收与分离和生产所用高纯水等。
膜分离产业的相关发展政策
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与资源,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规定。
2006年“十一五”规划关于新材料产业中涉及分离膜的相关内容有功能陶瓷膜、电池隔膜、医用血液透析、海水淡化的反渗透膜与组件等。
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中新材料与节能环保两大新兴产业都涉及到膜分离技术。
2012年《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膜材料列为规划内容;
2016年“十三五”规划中,发展重点是水处理用高通量纳滤膜、高性能反渗透膜以及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种膜。
2019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的发布为分离膜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我国对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样十分重视,这些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均为为膜技术和膜产业的自身发展,大大的促进了膜分离技术在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无论是就技术创新还是政策推动,我国膜分离产业发展一直都在不断进步完善,在前进中不断为增大我国膜分离产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而坚持不懈。